Kobe Bryant:數據背後的傳奇真相
1.04K

Kobe Bryant:數據背後的傳奇真相
我的複雜球迷旅程
從小看著籃球從MJ的統治時代到歐尼爾的王朝——當然也包括Kobe充滿爭議的職業生涯。和許多人一樣,我從批評者(那些科羅拉多州的指控令人刺痛)轉變為2008年救贖之旅的欣賞者。但最近?修正主義歷史已經變得荒謬。
被忽略的背景
冠軍數學沒那麼簡單
與歐尼爾的三連霸?讓我們談談防守引力。對手在63%的低位單打中包夾「柴油機」(根據Synergy數據),創造出連我奶奶都能得分的空檔。Kobe在沒有歐尼爾的那些年效率下降了12%。
黑暗時期說明了什麼
2005-07年間,Kobe場均35.4分——但湖人只贏了42%的比賽。相比之下,LeBron帶著更差的騎士陣容拿下50+勝場。控球後衛需要體系;Kobe逼宮交易就是因為他知道這點。
我們真正該欣賞的
與Gasol的合作典範
2009-10年的冠軍展示了巔峰團隊建設:Gasol提供了現在每支爭冠球隊都在尋找的策應型長人模板(看看Jokic)。他們的二人配合每回合能得1.18分——當時NBA歷史前五的效率。
曼巴精神≠完美執行
Kobe的殺手本能真實存在(見:81分之夜),但別假設每次高難度後仰都是「好進攻」。他的生涯真實命中率(55%)低於同期的Pierce(56.5%)和Vince Carter(54%)。
最終結論
最偉大的湖人?或許。歷史前五?有待商榷。值得崇拜?絕對——但別盲目。偉大存在於背景中,而非誇張的推特熱評。
NeonPunter
喜歡:74.45K 訂閱:1.08K